您的位置 >>首页 >> 校本研修>>教师培训>> 正文

【他山之石】“基于2011版课标的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发表日期:2014/12/11 15:26:45 出处:本站 作者:罗斌 有1641位读者读过

南 京 市 教 学 研 究 室      

南京市第三高级中学文昌校区  郭蜀宁

 

 

一、课题的提出

1.研究背景

1)以2011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为标志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初中历史史料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明确了初中生应该了解的史料形式,应该具备的史料阅读、观察、想象能力,应该掌握的搜集、解读史料的基本方法,应该养成的基于史料的证据意识与素养等。因此,本课题研究的推进,既是有效实施史料教学的需要,更是达成上述目标的基本路径。

2)南京市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现状

通过对基地学校南京三中文昌初级中学、南京二十九初级中学学生的问卷调查,通过对基地学校所在秦淮区、鼓楼区全体初中历史教师的问卷调查,考虑调查对象在南京市初中校中的代表性,对南京市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现状形成以下两方面印象:

第一,多数初中生喜欢历史,尤其是多种形式呈现的历史,但相当部分学生并不喜欢上历史课。

第二,虽然部分初中历史教师事实上开展着史料教学,但没有充分认识到史料教学的重要价值,基本上局限于课本上的文字或图片史料及其解读,很少涉及其他各种形式史料及其解读,很少涉及初中生史料搜集、加工、分析方法及证据意识的培养。多数初中校有历史教学却没有历史教育,初中历史教学浅化为让学生在各类评价特别是中考评价中取得较理想成绩,会做题、做对题成了主要目的甚至是唯一目的,历史课堂失去了特有的育人功能。

3)国内外关于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策略研究的不足

我国对史料教学进行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到目前为止,关于史料教学研究的学术论文约七十余篇。大致分为以下四类:①介绍国外史料教学的经验成果;②对史料教学的应用研究;③对史料教学的功能、意义的研究;④对史料教学的比较研究。虽然涉及面比较广泛,但少有深入,更缺乏系统性和必要的理论支撑,针对初中生认知特点的初中历史史料教学更少有涉及。

从接触到的有限资料来看,国外对史料教学的理论研究最早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英国,即“新历史”思潮的出现,英国历史教学法专家汤普森、罗杰斯等人对史料教学做了大量教育学理论上的探索。1994年,美国颁布了美国教育史上第一部历史新国家课程标准,提出了两种形式的教育目标,其中的“历史思考”目标中涉及的五项历史思考能力,每一项都与史料的运用有关,强调“注意运用史料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的培养,史料的搜集、甄别与运用,是学习历史的关键所在。综观国外史料教学研究,多是从教育学角度入手,都强调要从史料出发来探究历史问题、从史学研究的角度来思考历史资料本身的问题,值得借鉴。但在史料教学的具体操作策略方面,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2.研究意义

1)切实践行基于2011版课标的初中历史教学的育人功能,提升南京市初中历史教学的层次与水平

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推广全面实施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策略,使南京市初中历史课堂更加顺应学生学业发展用到终身发展的需要,让学生多了解多种历史呈现方式包括文献材料、图片、图表、实物、遗址、遗迹、影像、口述以及历史文学作品等,提高历史阅读能力、观察能力和一定的历史想象能力;掌握查找和搜集历史信息的途径和方法、运用材料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初步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搜集资料、掌握证据和独立思考,初步学会对历史事物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力求在表达自己的见解时能够言而有据、推论得当。

2)推进初中历史教学方式的转变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对高中而言,初中历史教师队伍非常薄弱。无论是课程理念,还是教学实践,特别是教学研究。本课题虽然切口小,但实在、实用。希望以此为突破口,发挥“四两拨千斤”之效,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考点为中心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通过史料的收集、选择和应用研究,增强史料意识,让历史课堂有骨的同时,也有血有肉,让初中历史教学渗透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等核心元素,促进初中历史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的转变。以此为抓手,在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拓宽初中历史教师专业技能研训的路径,培养初中历史教师基础教科研能力,进而持续促进其专业发展。

3)推进基于2011版课标、贴近南京市初中历史教学发展需要的史料教学资源库建设

通过本课题研究,依托南京市初中历史数字化实验项目,有助于推进初中历史史料教学资源建设,为解决实施史料教学的主要障碍、丰富我市初中历史呈现方式创造必要条件。

 

二、课题的界定

1.课题名称:《基于2011版课标的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策略的研究》

2.主要概念:史料;史料教学、史料教学策略、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策略;基于2011版课标的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策略

1)史料

史料就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所遗留下来的痕迹。著名历史学教授葛茂春在《历史科学概论》中指出:所谓史料,就是以往人类所留下而为我们今日所见,并能为我们研究各种社会形态发展规律提供的痕迹。这类痕迹有实物,有遗址,也有用大量文字记录下来的东西。简单地说,史料就是研究历史和编撰历史所用的资料,或称之为历史的信息。照存在形态,可分为文字史料、实物史料和影像史料三大类。

2)史料教学、史料教学策略、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策略

史料是历史教学的必要前提和基础,但并非所有的历史教学都称得上史料教学。我们将基于史料开展的教学活动,称之为史料教学。就是运用筛选的史料,为学习者开展相关学习活动创设新的情境,并提供一定的思维路径,引导学习者选择、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与方法,去解读史料,进而在基于史料发现问题、探究并解决问题过程中,发展历史思维能力,提升历史认识的教学。

鉴于此,史料教学中,势必涉及围绕历史课程目标而进行的史料筛选、运用、解读等,其基本思路与方法,又因师不同、因生不同。我们将基于这些基本内容的教学策略,称为史料教学策略。

初中历史史料教学面对的是有自身认知特点和思维习惯的初中生,还有必要考虑当下因为种种因素导致的初中历史教师队伍相对薄弱、非专业率居高不下现状,加之南京有丰富的、本地学生非常熟悉的实物史料。因此,本课题中“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策略”具体包括基于初中历史教学现状与课程发展需要的教学设计策略、评价设计策略、初中生史料学习活动设计与思维发展策略和初中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3)基于2011版课标的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策略

本课题所述“2011版课标”指的是《义务教育初中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与实验稿相比,2011版课标更加突出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育人为本、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教育理念;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具有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和综合性四大特性;强调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以普及历史常识为主,引领学生掌握基本的、重要的历史知识和技能,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强调探究式学习和教与学的创新。基于2011版课标的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策略,就是基于2011版课标的上述理念与要求,在初中历史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为切实落实初中历史课程目标,从课程的基本性质与特点出发,立足初中生认知实际与思维发展需要,兼顾初中历史教师队伍现状,涉及教学设计、评价设计、初中生史料学习活动设计和初中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等维度的一系列教学途径和方法。

 

三、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学习过程就是学习者利用原有知识经验与从新材料、新情景中接受的有效信息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新知识的生成过程。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史料教学在情境设定、学习过程的协作交流中都有自身的优势,对学生完成“知识建构”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而史料教学应当成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典型体现。

2.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包括8种不同的智能:语言文字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旋律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各种智能是以潜能的形态存于每个个体之中,只要给予适当的鼓励、机会、环境和教育,几乎每个人的所有多元智能均能发展到相当的高度,甚至可以远远超乎我们的预期。加德纳倡导的为多元智能而教,充分认识到不同学生的不同智能特点,对学生的多种智能一视同仁,强调使每一个学生的智能强项得到充分发展,并从每一个学生的智能强项出发,促进学生其他各种智能的发展。用多元智能来教在于努力使不同智力的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同时,通过调动不同智力活动在教学活动中的不同作用,使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这些,均为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策略的研究和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四、其他条件

已开展的研究及团队研究与协作能力,坚定了研究的信心;领导的重视,专家的支持及学科研究平台的多元化,成为实施研究的保障。

1.课题组已经开展了大量准备和具体研究工作

20123月以来,已经以南京三中文昌初级中学、南京二十九中教育集团初级中学为主要基地开展相关调查、研究和尝试实验工作。

课题组成立后,又进行了深入调研。多次召集课题专题会议,研究相关事宜。在较为详细的文献研究基础上,开展了课题研究基础理论学习和集中研修。进一步梳理了课题各项工作,确立了主要子课题和实验学校、班级,形成了具体的研究方案和工作计划。

通过文献研究,学到了更多的项目研究思路与方法,看到了此项研究的诸多成果,以及现有研究的明显不足,进一步体会到此项研究的价值与必要,增强了开展本课题研究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明确了本课题研究的突破口与方向,进一步细化了研究的内容。

课题立项以来,借助市数学化实验项目,基于2011版课标,围绕史料教学素材建设,已经完成了七年级中国古代史课堂教学必备史料资源建设,并上传平台,目前正在进行八年级上册资源建设,正在积极筹备基于2011版课标的史实教学案例研发。

2.研究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有力的组织保障

初中历史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本课题研究十分必要且具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它既是实现初中历史课程价值的重要抓手,也是广大一线教师普遍需要解决而个人又无力解决的学科核心问题。课题研究虽然主要立足基地学校,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基础将会越来越广泛。

本课题研究还得到南京市教学研究室领导和同行的大力支持,得到南京三中文昌初级中学、南京二十九中教育集团初级中学的有力支持。研究条件优越,实验基础扎实。

3.课题组成员有较强的代表性,整体素质好,有较强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能力

课题组全体成员都热爱教学事业,锐意进取,乐于合作。都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熟知课程新理念,热心教研,撰写论文观点新颖,并有多篇论文发表于各种刊物或获奖。

1)课题主持人

王兵:南京市中学历史教研员,南京市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中学历史教育教学及研究,专业工作23年。近几年曾获省级学科竞赛一等奖两项、市学科竞赛一等奖一项,面向省、市开设讲座数十次,参编论著五部,发表省级论文近十篇,参与省级重点课题两项。

郭蜀宁:南京市学科带头人,具有丰富的教学与实践经验,多次向南京市老师开课,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受到领导及同仁的一致好评。参加过学校的省级和市级课题研究工作。另外近几年来有多篇论文发表于各种刊物或获各个级别奖项。

2)课题组核心成员

陈红:江苏省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南京市历史学科带头人,曾参与中学历史教材编写;多次在省内外开示范课、讲座,具有非常高的影响力。

金波:鼓楼区学科带头人,具有多年从事一线教学的经验,善于总结,反思,曾多次面向市、区全体历史教师开设讲座、示范课,获得同仁的认可与好评。

徐林:中学高级教师,白下区历史学科带头人,参加过省市级课题研究和个人课题研究,多次开市级示范课,发展多篇专业论文。作为教研组长带领全组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所在学校教研组被评为南京市第七届先进教研组。

李秀荣:中学一级教师,历史学硕士,具有较高的史学素养。多次开区级公开课;积极主持、参与区、市个人课题研究,区级个人课题《如何在历史教学中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已结题,并撰写专业论文多篇。

李静:中学一级教师,历史学硕士,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具有非常强的业务学习能力,开设市级公开课,获得一致好评。

姚琳:中学一级教师,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教育硕士,曾参与省、市“十·五”教育科研课题。作为《运用网络教学提高中学课堂教学效益的研究》子课题负责人,参与了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中学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研究》的研究。配合2011版新课标出版,开新课标示范课,大量使用史料教学,如体现在多媒体教学中的影视、音乐、史料、图片等。

 

五、研究目标与内容

1.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以实验学校为基地,在全面了解初中历史史料教学基本现状、深刻剖析其因果与得失基础上,面向南京市,探索并提炼出基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全面实践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的主要策略。

2)通过本课题研究,影响并引领初中历史教师更新教学理念,自觉全面践行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的基本策略,推进南京市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同时,在积极投身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与研究中,获得专业发展。

3)通过案例研究、实验比较和持续的推广,通过南京市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风格进一步优化,在全面实践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策略的基础上,切实发展初中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品质,切实落实初中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

2.研究内容

本课题着重对教学中史料的搜集、整理,史料的分类甄别、问题探究过程中史料的使用策略,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反思等诸方面进行实验研究。包括五个子课题,从五个方面分别讨论史料在中学历史探究式学习中的运用策略问题。

1)基于2011版课标的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现状的研究

2)基于2011版课标的初中历史史料教学资源建设的研究

3)基于2011版课标的初中历史史料教学案例(教学设计、学生活动、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4)基于2011版课标的初中历史史料分类及其教学价值的研究

3.预期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负责人

基于2011版课标的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现状及归因分析报告

报告书

2014.3

  波、李秀荣

基于2011版课标的初中历史史料教学学生活动设计案例

案例

2015.9

  红、姚 

 

基于2011版课标的初中历史史料教学教学设计案例

案例

2015.9

  林、鲍 

基于2011版课标的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的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的案例

案例

2015.9

郭蜀宁、谷大伟

蔡文清

基于2011版课标的初中历史史料教学资源建设方案及主要成果

案例

2014.12

  兵、李 

基于2011版课标的初中历史史料教学案例展示

视频资料

2015.3

 

课题相关论著、在省级以上和国家核心期刊发表相关研究论文、论著

论著论文

2015.4

 

“基于2011版课标的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报告书

2016.2

郭蜀宁

 

六、研究思路、过程与方法

1.研究思路

1)强化学习。加强与本课题有关的理论学习,聆听相关专家关于本课题的专题讲座,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组织课题组成员通过网络、图书馆(包括高校)广泛搜索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充分吸取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研究积累更多有效的文本资料。

2)统筹安排。根据课题研究的实际需要,结合课题组成员的特点,考虑覆盖实验学校初中三个年级,进行细致分工,明确任务,落实具体研究计划与方案,各负其责。同时,分工不分家,要加强课题组内协作与交流,定期召开课题组例会,交流研究进展与失,商讨解决遇到的困惑,积累梳理过程性资料。

3)适时展示。适时举办本课题的教学设计、评价设计与学习活动设计选择案例评比活动,举办基于史料学习的初中生学科竞赛活动、学科实践参观考查活动,树立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的先进模范,引导更多的初中历史教师积极参与课题实践,同时为本课题研究积累大量有效的研究素材。

4)拓展培训。与初中历史教师专业研修活动衔接,使更多的初中历史教师了解、熟悉并自觉践行史料教学策略,提升南京市初中历史教学的整体水平与层次。

2.研究过程

1)第一阶段(20136月至20141月):准备阶段

选拔人员组成课题研究小组,制定课题研究的初步方案和手册。完成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纳学习、讨论,了解初中历史课改动态,以及国内外本项目研究动态。立足基地学校,开展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现状调查研究。结合2011版课标的理念和要求,多次召开研究会议,反复酝酿商讨,确定本课题研究计划与实施方案并及时上报,力争使课题通过立项。

2)第二阶段(20142月至201511月):研究阶段

进一步细化研究内容与成员分工,分头实施,统筹协调,同步推进。基于研究过程,不断充实、完善本课题研究方案,积累研究资料,以确保课题研究的规范有序开展。

根据既定方案,分别在两所基地学校初中三个年级,全面开展基于2011版课标的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现状调查研究。立足校本教研,充分利用市、区两级教研平台,从教学设计、评价设计、学生学习活动设计及基于史料教学的教师专业发展几个维度,全面开展案例研究,并及时反思、总结、提升、展示,总结、完善、推广阶段成果。

3)第三阶段(201512月至20162月):总结阶段

举办教学观摩活动、各类评选活动和教学经验交流会,将研究成果及时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指导实际教育教学,检验课题研究实效性。全面回顾、总结课题工作过程,规范整理各种材料,提炼研究成果,撰写具有指导意义的研究报告,完成结题的准备工作。

3.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进行调查,了解当前史料教学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为探索解决的策略打基础。

2)文献研究法。通过对史料教学的相关文献的研究,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提供可借鉴的实践经验,为课题研究的创新性提供可能。

3)比较研究法。对实验班级的史料教学个案进行实验前后的比较研究。找出规律,指导实践。

4)案例研究法。从教学设计、评价设计、学习活动设计和教师专业发展等维度,通过实践探索,形成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的基本策略,进而获得整体的规律性认识。

5)行动研究法。研究中将遵照“计划—行动—反馈—调整—再行动—再完善”的研究步骤和要求,融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于一体,体现一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研究过程,从而提高研究的实效。

4.研究任务分工

序号

姓名

职称

单位

分工

1

 

郭蜀宁

中高

教研室

南京三中

策略研究、资源建设

课题结题报告

2

 

正高

特级

宁海中学

理论研究、教学指导

3

 

中高

二十九中

教学指导,策略研究

4

 

中高

南京三中

问卷调查、策略研究

5

李秀荣

中一

南京三中

案例分析,问卷调查

6

 

中一

南京三中

案例分析,文献研究

7

谷大伟

中一

南京三中

案例分析,资料整理

8

 

中一

南京三中

实践研究,策略研究

9

 

中一

南京三中

实践研究,策略研究

10

蔡文清

中一

南京三中

案例分析,策略研究

11

 

中一

南京三中

案例分析,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