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湖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教科室工作计划
发表日期:2017/2/16 16:01:20 出处:本站 作者:刘为洲 有1039位读者读过
百家湖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教科室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区教科室的指导下,根据学校总体工作安排,扎实有效地开展我校教科研工作,着力推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升教学效益。抓住“课程”和“课堂”这两个关键词,降低重心,真抓实干,努力构建“理想课堂”,推进课程改革,推进智慧、自主课堂的建设。继续落实“研究、服务、指导”的职能,脚踏实地,抓牢校本研修,加大教师培训力度,真正做到教师全员参与,锤炼教师素质,提高专业品质。通过草根研究努力营造“科研兴校”的氛围,发挥教育科研在学校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以此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进一步提升我校教科研的整体水平。
二、工作目标
1.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我校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包括校本研修制度、课题实施定期汇报制度、教科研成果评比奖励制度等,真正落实科研兴校,使教育科研向更自觉的理性水平跃进。
2.积极围绕青年教师超越发展这一目标积极创设平台,引领青年教师智慧发展。结合岗位设置以及社会对教师越来越高的专业要求,强化职业危机意识,将青年教师引入到合作、竞争、学习、向上的智慧发展共同体中,让青年教师感悟优秀教学、先进理念的魅力,明确努力方向,从而强化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教师专业成长的内驱力。
3. 切实加强校本研修,探索校本研修的有效途径和措施,不断加大教师培训力度,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通过生涯规划、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等活动的开展,打造校本研修学习共同体;同时通过“手拉手”活动让老师外出学习拓宽自己的教育教学眼光,提升自己的合作研究的能力。
4.我校积极实施“科研兴校”战略,以课题研究、学校课程建设、校本研修为抓手,大力营造教育科学研究的氛围;努力用学校研发的成果指导改革,深化实践,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努力构筑“理想课堂”,创设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追求高效课堂与个性课堂。强化课程研发,构架课程研发系统,基于学校办学理念、价值愿景总体设计我校“自主课程”系统。
5.认真组织好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论文和案例等评比,辅助教师在各级各类报刊上发表文章。巩固深化“十二五”省市级课题研究成果,高度重视教科研成果的总结、提炼与推广。
6.加强学校立项课题的研究力度。组织全体课题组人员和骨干教师进行培训,让更多的教师掌握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努力建设一支科研型的教师队伍。
三、具体措施
(一)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更新教育理念
1.针对我校班级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及时推荐学习书刊及相关文章,适时引导班主任和教师利用网络、书报、期刊学习教育理论,了解教育科研的新动态,在浓郁的学习氛围中进一步更新观念,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和水平。认真领悟“自主课程”开发的意义与价值,不断总结与反思研究课程开发的有效策略。以“理想课堂”建设为中心打造高效课堂,侧重培养与挖掘学生的智慧,提升教学效益。
2.进一步发挥科研骨干的引领作用,认真组织、定期开展新教师发展为重点的专题讨论、教学沙龙,通过及时总结和交流教育教学中的成功经验与做法,讨论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研究新对策,不断提高青年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与反思能力。
3.通过定期进行读书活动,并进行读书反思评比,落实对教师学习过程的有效管理和指导,促使教师自觉地将教育理论与科研实践结合起来,并把理论学习的感悟、体验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产生新的认识、新的思考,从而不断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
(二)深化校本研修,提升教师科研水平
1.进一步加强科研队伍的建设,继续通过手拉手活动、“走出去,请进来”等办法,组织教师听取专家讲座、参加研讨活动、出席观摩交流,促使教师稳步提升科研水平,逐步由“经验型”向“研究型”、“学者型”靠拢。
2.结合“师陶杯”征文活动、南京市、江宁区等市区优秀论文评比等活动,继续营造良好学术氛围,开展各种以教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为主题的学术活动,为各种不同类型的教师交流教育教学经验、探讨自身素质提高的途径和方式提供条件和机会。通过新老教师师徒结对、命题比赛、个人课题展示课、撰写论文比赛等形式,引领教师始终关注和直面现实,善于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并在这样的过程中实现教科研能力的提升。
(三)强化过程管理,全面落实课题研究
抓住我校南京市“十三五”重点立项规划课题《随班就读学校德育模式的创新研究》,有计划、有组织地落实实施,规范、合理过程管理。期初做好课题组活动计划。同时加强课题实施的过程追踪,每月各课题组进行一次活动汇报,学校领导成员参与课题研究活动,了解各课题组活动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与帮助。期末根据课题组活动情况、教科研成果、资料积累等,进行课题总结活动。
(四)加强宣传力度,推广科研成果
1.以网络平台为窗口,为学校广大教师提供发表自己论文的阵地,促使他们在勇于探索实践的基础上,练就勤于反思、善于总结的本领。鼓励每位教师撰写教学心得、课题研究论文、教育教学案例等,并积极发送至“校园ftp公共服务器”,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教育资源的共享。
2.继续热忱地为每位教师做好服务工作,在担负起收集、反馈信息的任务的同时,一方面积极推荐教师的优秀论文参加各级各类论文评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