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劳动与技术>>教学资源>> 正文

传统技艺——窦村石刻技艺

发表日期:2011/12/22 9:26:05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1293位读者读过

    窦村石刻技艺始于明朝初年。明定都南京后,朱元璋从全国各地调集手艺精湛的石匠到京都建筑。南京东郊窦村因东南临近青龙山,盛产青石、白帆石等石料,且境内有运粮河与秦淮河相通,取材方便,交通便利,而成为营建都城的石匠汇集、定居地。丰富的石材、手艺精湛的石匠,为石刻的发展提供了优质的原料和必要的加工技艺,使得石刻技艺在窦村一带传承不息,流传至今。
   
窦村石刻技艺主要体现在建筑石构件加工、雕刻方面。明初,窦村的石匠主要担负修建城墙、明故宫、明孝陵等工程的石作部分。随着技艺的发展、生活的需要,出现石桌、石椅等实用石制品和石书、石象棋等陈设、赏玩用石制品,石刻题材、功用日益多样化。在长期的创作、生产实践中,窦村的艺人总结经验,不断改进,使石刻技艺融采、切、凿、砌于一体,形成包括选材、打荒、打细、打磨在内的一套完整的工艺制作流程,其手法也灵活多变,制品中阴刻、阳刻、浮雕、透雕具备。
   
明清时期是窦村石刻技艺的鼎盛时期,南京城内外都可见窦村石匠的杰作。光绪年间,窦村艺人修建的窦村古戏台最能代表窦村石刻水平,现已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民国以后,窦村的石刻技艺得到很好地传承、发扬。据《江宁县志》记载,南京城内三山桥、长干桥、中和桥、五贵桥、珍珠桥、七瓮桥上的水兽、新浮桥上的龙头以及莫愁湖抱月楼墙基上的武松打虎狮子楼等连环画,均出自窦村工匠之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成天权、王民涛、张长松、潘安保、潘孝顺等5名石刻艺人被南京市政府指定参加了北京人民大会堂建设。
   
近年来,由于在传统建筑遗产的保护中重建筑,轻工艺,加之现代技术的发展,石料加工越来越重视机械化操作,轻视石工传统,且石刻属于艰苦行业,从业者日益减少,石刻技艺的传承日渐式微。必须采取措施保护窦村石刻这一传统技艺。
    2007
年,窦村石刻技艺被南京市人民政府列入首批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