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劳动与技术>>教学资源>> 正文

民间艺术——剪纸

发表日期:2011/12/22 10:03:14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1270位读者读过

     剪纸早在南北朝时期,剪纸已有流行。到了明清时期,剪纸即已经成为婚嫁节日喜庆的装饰。民间的剪纸艺人中世代流传着这样三句口诀:“武官一张弓,文官一颗钉,锐角一根葱。”“一张弓”指各种弧度的曲线,“一颗钉”指长短不一的直线,“一根葱”指成锐角的锯齿型。曲线多,造型多柔媚,直线和锐角多,风格上多显刚直、挺拔。由于各地的风俗民情不同,剪纸也形成不同的地方特色,有南秀北雄之称,南方纤细秀丽,玲珑剔透;北方粗犷有力,浑厚天成。

    南京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南北两方文化艺术交汇融合的所在,南京的剪纸也在继承苏、浙、皖等传统剪纸艺术的基础上,吸取了北方剪纸艺术的优点,在表现技法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即粗中有细,拙中显灵。它摒弃了北方剪纸中规律性极强的图案和高度程式化的特点,比较忠实于自然原物,又不失规整均衡的造型,显得比较纯朴自然。南京的剪纸艺人中有这样一种说法:小弧线用前锋剪,中弧线用中锋剪,大弧线用后锋剪。各种线条在南京的剪纸艺术中受到高度重视,并得以灵活运用,看似夸张变形的图案,实则特征鲜明,形神兼备,栩栩如生。南京著名剪纸艺人张吉根,在传统剪纸基础上赋予创新的《鸳鸯戏荷》作品,外形是一对大鸳鸯,下用藕及荷叶加以衬托,大鸳鸯体内各套一对小鸳鸯。构图上阴阳弧线并用,以纤细的阴纹圆弧线表现鸳鸯的眼、嘴和颈项羽毛,以粗犷的阳纹线勾勒鸳鸯的胸、腹和翅膀。整个作品造型优美,富有极强的韵律感,充分体现“粗中有细”的特点。剪纸《牧童吹笛》中,牛吃得心满意足,牧童骑在牛背上快乐地吹着笛子,身体和牛融为一体,显得很笨拙,但笨得可爱,牛的欢快和牧童的顽皮跃然纸上,体现了“拙中见灵”的特点。

    剪纸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题材也广泛多样,生活气息浓郁,涉及人兽山水、花鸟虫鱼、福禄寿喜等各方面,也表现寓言传说中的隐喻和日常生活中的乐趣。南京的剪纸在题材的选取上具有“花中有花、题中套题”的特点。代表作《喜报三多》,由柿、桃、石榴三部分组成,柿子内含如意,代表事事如意;寿桃中剪有蝙蝠、铜钱,象征福寿双全;石榴中开有莲花、桂花,寓意连生贵子。一幅剪纸包含多种寓意,体现了南京剪纸“花中必有意,有意必有吉祥”的丰富内涵。凤绕牡丹、幼鼠戏猫、金鱼戏莲、少师太师、鲤鱼跳龙门、鹊报佳音等传统民间剪纸,寓意巧妙,趣味十足。剪纸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喜花、窗花、门笺、灯笼花及用作鞋、帽、香囊、绢帕等刺绣底样的“花样子”。南京剪纸犹以喜花闻名,作为婚嫁妆奁、洞房和节日喜庆装饰之用,也用在祝寿、乔迁、生育、开市等场合。常用民间吉祥语言和实物谐音寓意构成的各种图案表达吉祥之意。喜花内容多剪龙风、牡丹、莲花、双鱼等,表达龙风呈样、花开富贵的美好祝愿。如鸳鸯与莲藕,鸳鸯象征爱情,莲藕谐音“联偶”;白果、莲蓬、荷叶,寓意百年和合;仙桃、石榴、佛手,是为老人祝寿常用的福寿三多。喜花的造型各式各样,有莲花型、雪花倒、圆形等等,贴在洞房内、家具上或器皿上,能够恰如其分地烘托、渲染喜庆的气氛。剪纸与服饰文化密切相关。过去的刺绣图案均以剪纸作底样,所以旧时的南京人称剪纸叫剪花样子,有专门的小贩走街串巷地叫卖。婚嫁用品中,多是龙凤呈祥、风戏牡丹、鸳鸯戏荷、喜鹊登梅等;儿童服饰有虎头鞋、虎头帽及五毒纹样;夫妻恋人间多绣双鱼、双鸟、双蝶、鸳鸯等图案。剪纸的图案丰富多彩,绣出的花样也千姿百态,大大丰富了服饰文化的内容。窗花、门笺与春节联系密切。窗花是剪纸中较典型的一类,多用大红单色纸剪成,造型也深受窗棂的制约,多为方形、圆形及菱形,以细线剪刻,镂空剔透,贴在白素纸裱糊的窗棂上,既能透光,又增添了喜庆的氛围。门笺多张挂门楣上,意在驱邪避鬼,祈求平安。剪纸也是传统灯彩不可或缺的装饰物,纸糊的、纱罩的灯笼,贴上各种剪纸图案,内燃蜡烛,通过光与影的造像效果,充分展示了剪纸清晰生动的图案和栩栩如生的造型。

    “平看条条线,拎起成一片。”剪纸艺人凭着一张纸、一把剪刀,通过灵巧的双手,犹如变魔术般剪出疏密有致、刚柔相济、灵活生动、巧夺天工的作品,散发出神奇的艺术魅力,成为艺术苑囿中的一朵奇葩。

荷香(刘学左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