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德育天地>>德育名师工作室>> 正文

守望幸福 静待花开——戎海燕名师工作室成员 读《班主任工作漫谈》读书分享

发表日期:2024/3/3 14:33:51 出处:南京市江宁开发区学校百家湖校区 作者:戎海燕 有336位读者读过

巴罗曾说:“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婉的安慰者。”一个爱书的人,是社会的宠儿。手捧一本好书,伴随美好人生。在《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这本书中,我们收获的不仅是做班主任工作的艺术,更有教书育人的情怀。我们深刻体会到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肩负的责任,一个个孩子要在我们的教导下逐渐成长为最美的自己。

寒假期间,工作室成员共同品读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这本书的内容,并积极完成个人读后反思 ,现将部分反思摘编如下:

(一)黄俊老师心得体会:

从魏书生老师老师对于学生犯错误的处理方式中,我看到了魏老师的教育智慧和爱心、耐心,也看到了师生之间的民主和平等,在魏老师的班级中,老师和每位同学的关系是和谐的,融洽的,老师没有在学生面前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学生也可以在自己的教室这片舞台展现自我。班级规则是学生制定的,因此学生愿意按照规则办事,当学生意识到班规中有不适合的地方,也可以根据情况进行修改,这让我想起了在我们初一年级班会课中的《我们的班规我们订》一课,在这一课内容中,强调班规必须是学生学生自己订立的,让每一位学生参与班规的制定,享受自己是主人公的感觉,让所有学生参与班规的监督执行。此外,严格执法中要有爱和思想工作。爱是需要传递的,思想工作也不是有法就能实现的。

作为一名班主任,往往最头疼的事情莫过于问题生的转化。因为这样的学生往往付出很大的精力,难以收到好的效果。学生往往今天犯错通过批评教育后,态度很好,但明天又出现了类似的错误。更有甚者逆反心理过强,连当天的错误都认识不到,与老师顶嘴或是打架的实例也时有发生。我认为问题学生的行为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就养成的,所以转变问题学生也不可能是一天两天的事,不是一蹴而就的,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要通过一系列的主题活动,让学生认识并改正自己的错误行为。在这里我和大家分享一个发生在我班级的一个真实的案例。           

由学生的打架事件想到的

 

 老师,我们班的周嘉伟和杨乘鑫在卫生区打起来了,周嘉伟把杨乘鑫的肚子捶的都喘不上气来了。听到学生的告状,我连忙放下手中批改的作业,冲向卫生区,只见杨乘鑫坐在地上捂着肚子,一副痛苦难忍的样子,再看一看旁边的施暴者并没有一丝知错害怕的样子,而是由几个男生控制着,一脸怒气冲冲的样子,紧握着拳头,看这架势好像还没有打够。过后我询问了一下两人打架的原因,竟然是因为杨乘鑫在扫地时不小心碰到了周嘉伟。这件事情还没处理完,学生又来告状了,原来马云瑞和马程前为了一点小事拳脚相加,两人的脸都被对方抓破,几乎都要破相了。对于以上几位同学的言行,我对他们进行了一番深入的思想教育,但是感觉收效甚微,一周下来班里学生时常发生矛盾,告状者屡见不鲜。于是我在反思:我的教育究竟出现了什么问题?怎样才能让孩子们学会正常的交往呢?                分析农村班级学生的交往现状

2022年,刚刚接手这个初一年级,在很短时间内就发生了两次打架事件,并且一次比一次凶猛,着实令人焦头烂额。我们初一年级6班共47人,男生就占了三分之二,在这个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的班级里,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比较被溺爱,由7名同学来自单亲家庭和离异家庭。很多同学个性张扬,注重自我,缺少责任感,暴躁、易怒。在日常的学习中不懂得宽容别人,他们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习惯把错误推到别人身上,经常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就对同学大打出手,有的同学已经把骂人当成了家常便饭,认为用骂人的方式处理问题才能显示自己的强大。我觉得孩子们的这些习惯简直令人担忧,在学校这片神圣纯洁的沃土,我们的孩子怎么会变得如此野蛮。于是我深入的分析了导致学生这些不良习惯的原因:1、农村父母大多文化层次较低,平时的粗鲁不文明的言行严重影响到了孩子。2、家长不懂得怎样教育孩子,当孩子产生错误时,非打即骂,棍棒之下出孝子的理念根深蒂固,似乎只有棍棒才能产生权威。这种教育方式往往会造就两种极端性格的孩子,一种是孩子们在学校用武力来解决问题,一种孩子则孤僻、不合群。3、老师教育方式的单一化。我的决定:要通过一些主题活动让学生知道怎样与他人相处已迫在眉睫,让学生知道如何才能做到待人宽厚,了解人与人交往的重要性。

第一阶段:主题阅读,浸润孩子们的心灵当学生出现错误,老师只是一味说教这也只是把自己的思想强行灌输给孩子们,无法让他们荡涤心灵,触动心扉。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让学生与书本为友,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中净化自己的灵魂,升华自己的人格。

第二阶段:主题班会,架起沟通桥梁。班会是班主任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有效的形式和重要阵地。主题班会能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让个人在集体活动中受教育、受熏陶,从而提高综合素质。如果组织的好,对学生思想的转化和良好班风的形成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第三阶段:制定班级交往公约。 开完班会课以后,孩子们一起制定班级交往公约,同学们每天按照公约严格要求自己,他们互相监督,共同进步,每周按照量化评选最受公约之星

第四阶段:开展请你原谅我的书信传递活动。通过这些歉意卡,有的同学看到了自己以前的不诚信、不尊重别人、恶意伤害他人的行为,作为班主任,看到孩子们那字里行间流露的真诚的话语,仿佛看到了纯洁的灵魂深处那一颗颗忏悔的心,很令我感动,正因为这项活动,融化了彼此之间难以消融的坚冰,不得不说这项活动更加增进了学生彼此之间的友情。

几个月下来,我和孩子们充实着、快乐着、幸福着,收获颇多,感慨颇多。我欣喜地发现,我们班的孩子们变了,变得有礼貌了,有些以前孤僻腼腆的孩子变得不再沉默寡言,而是自信满满。那些平时爱骂人的孩子变得彬彬有礼了。孩子们每天都绽放出阳光般灿烂的笑容,几个月以来几乎没有出现打架斗殴的事件。有其成效显著的是我们班那几个一点就着的火药桶周嘉伟、马云瑞,性情变得温和了。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懂得:对待问题生,我们要多一份爱心,多一份耐心,少一份冷漠,少一份嫌弃。我始终相信:爱是教育问题生的重要源泉,爱心是成功的基础,耐心是成功的保证。

 

(二)于常新老师心得体会:

假期读了魏书生老师《班主任工作漫谈》中《犯错误,做好事》《选举闲话能手》《说话接力本》,我受益匪浅,感觉魏老师驾驭一个班主任工作是如此轻松自如,但仔细想来,这些班主任管理方式中却蕴含着深刻的教育理念。

俗话说:铁的纪律是学习的保障,一个班级如果把纪律拿下,那么这个班级的各项活动也不会很差,那么这就要求学生要有自律意识,什么是自律呢?就是有人监督和没人监督一个样,都能严格要求自己,不违反班级纪律,孩子们不仅要在有老师的课堂上遵守纪律,更要在没有老师的自习课时间,午休时间遵守纪律。我们是农村初中,中午会有一个多小时的午休时间,这个时间里,学生可以写写作业,也可以看课外书,也可以睡觉,但是就是不能说话打扰别人。而我们面对的是十三四岁左右的初中生,自律性差是在所难免的,在自习课和午休时间上,我们通常会让两名班干部监督说话的同学,比如把说话的同学记在黑板上,等老师回来后接受惩罚,再如两名监督员时刻提着嗓门体醒、呵斥,拿着小木棍使劲敲讲桌。一节自习课下来,有些自律性差的学生根本无视班干部的存在,更有甚者不服从管理,和班干部顶撞。班干部一节自习课下来累得筋疲力尽 ,这种方式往往收效甚微。去年我送毕业班,我们班有一位说话大王马锐,这种正直青春叛逆期的孩子特别难管,有一种“世界之大唯我独尊”的感觉,每天带着自己的几个“小弟”干坏事,一到自习课就成了他的天下,经常把班干部气哭为止。面对这样的学生,我觉得来硬的根本不行,于是我把他叫到办公室,心平气和地对他说:“小马同学,你看最近我们班的纪律怎么样啊?”他抿着嘴摇摇头。“那你觉得我们班的自习纪律一直保持这样的话会怎样?”他思考了片刻说:“那同学们成绩都会下降。”“那你觉得怎样才能抓好我们班的纪律呢?你想不想为班级做点贡献呢?”“想”“我觉得你有这个能力管好我们的班级纪律,平时看着你在男生心中听有威望的,很多男生都听你的,那就由你担任纪律委员吧”。本来小马同学认为我会和以前的老师一样,对他大声训斥,来一阵猛烈的狂风暴雨,但没想到我表现得如此冷静,如此信任他,于是他的眼睛也闪着诚恳自信的光芒。就这样,自从马锐同学担任纪律委员以来,我们班的纪律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而马锐同学自律性也提高了很多。      

多年的班主任经历告诉我,遇到棘手的问题,训斥发脾气是毫无作用的,这样也会让师生关系疏远,我们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把学生当成一个独立的需要尊重的个体,我们的教育才会成功。教育是一门科学,育人成才是一种精雕细刻的艺术,在工作中只有讲科学、讲创新、讲艺术,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来。今天社会也越来越民主,社会越来越开放的环境下,教会学生坦然地面对自己的缺点,并努力改正这个比廉价的表扬要更有价值。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多学习魏书生老师的先进经验,不断改进,不断提高,积极探索,善于总结,使自己的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三)张程程老师心得体会     

在工作中,我把每一个孩子当作自己的知心朋友,每接受一个班级,我都会快速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和性格爱好,为此我充分利用各种机会与学生接触、交往。课间饭后找他们聊天、说笑。除了平时的聊天以外,日记成了我们交流的渠道,我觉得写日记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且能够拉紧师生之间的距离,而且还会发现班级中的细小的问题。我让孩子们把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都写在日记中,很多同学把与同学交往中遇到的烦恼、以及与家人产生的矛盾、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都在日记中倾诉,而我每天的任务是给他们答疑解惑,谁的思想长草了,我就是除草的园丁,谁的心灵受伤了,我就是疗伤的医生。

每次参加完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后,我都会让学生写日记,大家把参赛感受写进日记里,我也会用两节课的时间总结大家的日记,总结每一次活动带来的收获,记得有同学在日记中写到:我们的成绩都是用同学们的坚持努力和汗水换来的,因为大家的团结,老师的指导才有了这样的好成绩,今天让我感受到了爱与团结,我为七4班而骄傲。班长苏学蕾在日记中写到:七年级4班,有你们,我不怕。有几次同学们在朗读日记中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我们在总结中一次次为这些在赛场上拼搏的同学,为那些跌倒了爬起来再跑的同学,为在比赛中坚持不放弃的同学而鼓掌而喝彩。从这些集体活动中我们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孩子们的集体荣誉感油然而生,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一次次的活动,一次次的心与心的沟通,我和这批学生有了很深的感情,毕业分手那天,我和孩子们难舍难分,很多孩子都给我写了感谢信,品读着孩子们包含真挚情谊的信,除了感动还是感动。我觉得这种幸福感是不做教师的能体会到的。孩子们在信中写道:老师,这一年来,您为我们付出了太多的心血,那原本乌黑的长发已增添了许多白发,您用轻柔的慈爱包容了我们这群调皮的孩子,虽然我们有时考试不理想,会有许多同学惹您生气,但是都没有把您对我们的信心打压掉。您不仅是我们最亲爱的老师,还是在学校默默守候我们的母亲。有一位单亲家庭的孩子在信中写道:“老师,我能喊你一声妈妈吗?”那一刻我特别感动,那一瞬间,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在魏书生老师的眼里,书信是心声的录像带,而在我的教育教学中,日记是我和孩子们传递心声的纽带,打开学生的日记本,一颗颗赤诚的心在眼前跳动,激人奋发,催人向上。

        

通过读魏老师的书,打开了思路,开阔了眼界。正如他所说:做一件事至少有一百种方法。只有博取众长,通过不断的总结、实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找到一条真正适合的路。读过《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之后,感觉他引领我们进入了一个处处都是发现,处处都是人生感悟的奇妙境界,在他的世界里,教育也是享受。他深厚的文化素养和深邃的哲学气质,让人仰慕,望尘莫及。自感眼界有所拓宽的同时,从中也学到了应根据实际情况来借鉴的一些方法。

当你每做一件极小的事,都能做得如诗如歌,有滋有味,你就能够享受快乐!。魏书生老师常说这样一句话。现在让我们也这样想:我们正在从事着快乐的事业,也正在享受着快乐!愿我们做书的宠儿,尽情沐浴她的柔情,守望幸福,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