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农业科普之趣,承劳动文化之魂
发表日期:2025/10/20 14:12:56 出处:南京市江宁开发区学校百家湖校区 作者:朱旻昊 有29位读者读过
2025 年 10 月 17 日,江宁开发区学校百家湖校区组织七、八、九年级全体学生,赴江宁区汤山龙尚村丰硕农场研学实践基地,开展了为期一天的 “探农业科普之趣,承劳动文化之魂” 秋季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以 “走出课堂、实践育人” 为核心,融合农业科普、劳动实践与文明礼仪培养,助力 “德智体美劳” 五育融合落地,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场沉浸式的成长体验。

精心筹备:多维度保障活动有序落地
为确保活动安全、高效推进,学校前期通过 “四会联动” 完成周密部署:10 月 9 日,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会议明确学校与农场的课程衔接、安全责任划分及应急联动机制,确认车辆调度、工具准备等关键事项;10 月 13 日,班主任会细化分工,要求提前发放《致家长一封信》、完成学生分组并确认不参与学生情况;10 月 14 日,带队教师会专题学习农场课程操作规范(如无土栽培基质使用、工具安全操作),明确每班 2 名教师 “一前一后” 的管理职责;10 月 17 日活动当天上午,学校在大操场召开学生会,强调安全、环保与研学任务,为活动筑牢 “前置防线”。

此外,学校联合南京康辉国际旅行社、捷能安科有限公司组建保障团队:22 辆豪华大巴实现 “每班 1 车、1 人 1 座”,每车配备 1 名导游;校医携带晕车药、碘伏、创可贴等急救药品全程随行,农场同步设置应急医护点,针对火灾、食物中毒、意外伤害等突发情况制定专项处置预案,全方位守护师生安全。
沉浸式体验:在实践中解锁 “知识 + 技能” 双收获
抵达丰硕农场后,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轮换参与三大核心模块活动,在 “做中学、学中悟” 中感受农业魅力与劳动价值。
农业科普:触摸科技赋能的 “新农图景”

在科普馆内,学生们通过互动展示与讲解员讲解,系统了解种子进化历程、生态种植原理,直观感受 “科技如何改变农业”。在 “无土栽培草莓” 实践环节,农场教师李悦现场示范基质使用方法,学生们亲手栽种草莓苗,观察无土栽培与传统种植的差异 ——“不用土壤也能让草莓生长,原来根系周围的基质能提供这么多营养!” 八年级学生在研学笔记本上认真记录下观察心得,科学探究兴趣被充分激发。
劳动实践:亲历 “从原料到成果” 的完整过程
“握铁锹时要保持稳定,避开作物根系……” 在百菜园挖红薯现场,领队老师手把手指导学生安全使用工具,大家弯腰刨土、小心捡拾,在汗水里体会 “采收” 的喜悦;




食育工坊内,农场教师刘心如演示包饺子技巧,从擀皮到填馅,学生们互帮互学,看着自己包的饺子整齐摆放,纷纷感慨 “原来一顿饭要付出这么多功夫,以后再也不浪费粮食了”;


匠心工坊中,教师张希亮带领学生辨识中药材、学习药碾子使用,将研磨好的药材装入荷包,制作出专属中医香囊,在动手过程中传承传统养生文化。



文明礼仪:以细节展现校园风貌
活动全程,学生们严格践行 “仪表、餐饮、言谈、待人、行走、游览” 六大礼仪:统一穿着整洁校服,少先队员佩戴红领巾、团员佩戴团徽;午餐时自备无一次性包装的食物,有序用餐并做好垃圾分类;参观展馆不触摸展品、不喧哗,行走时不追逐打闹,用文明言行展现江宁开发区学校学子的良好素养。


成果沉淀:让实践收获转化为成长力量
活动中,各研学小组围绕 “3 个劳动观察点”(如无土栽培草莓生长条件、中医香囊中药材功效)与 “2 个实践感悟”(如劳动成就感、团队协作重要性)认真记录,为后续总结奠定基础。据悉,活动结束后,各班级将组织小组完成《丰硕农场研学报告》(可配手绘插图或活动照片),评选 “优秀研学小组”,每班择优上交 1 份优秀作品至德育处,优秀成果将通过校园宣传栏展示,纳入班级量化考核,让实践收获真正 “看得见、留得下”。

此次秋季社会实践活动,既是一次 “走出课堂的劳动课”,也是一场 “五育融合的成长课”。学生们在农业科普中拓宽知识视野,在劳动实践中锤炼动手能力,在文明礼仪中涵养道德素养,真正实现了 “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 的育人目标。江宁开发区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依托优质社会实践资源,设计更多贴合学生成长需求的实践课程,让 “实践育人” 的种子在校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撰稿:朱旻昊
编辑:戎海燕
审核:赵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