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德育天地>>随班就读>> 正文

关于加强特殊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

发表日期:2015/11/4 9:01:09 出处:本站 作者:戎海燕 有1902位读者读过

南京市教育局

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南京市民政局

南京市财政局

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南京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南京市卫生局

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

 

宁教初[2015]38号

 

 

 

 


关于加强特殊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

 

 

各区教育局、发展改革委、民政局、财政局、人社局、编办、卫生局、残联: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残疾人教育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等部门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的通知》以及《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意见的通知》精神,为加快推进我市“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建设,逐步完善我市特殊教育体系,大力提升特殊教育水平,推进特殊教育现代化,经市政府同意,现就我市加强特殊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重要意义

随班就读是指特殊儿童少年在普通教育机构同普通儿童少年一起就读的教育形式。在我国,推进随班就读已成为特殊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中国特色的融合教育。加强随班就读工作,是依法保障特殊儿童少年平等受教育权利、提高特殊教育质量、帮助他们更好适应、融入和参与社会生活的必然要求,也是各级政府、普通中小学和幼儿园以及特殊教育学校的职责,对于全面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推进我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打造“博爱之都”具有特殊意义。

加强特殊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是我市今后一段时期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任务,是提高教育现代化整体水平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领域。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加强随班就读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全面落实责任,切实加大投入,完善政策措施,深入推进随班就读工作,加快提高适龄特殊儿童少年接受良好教育的保障水平。

二、总体目标

全面推进随班就读工作,使每一个特殊儿童少年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完善全市各级政府统筹、教育行政部门主管、相关部门协同支持的管理体制,健全以随班就读资源中心为指导、随班就读学校为主体、特殊教育学校为支撑的随班就读工作体系,进一步强化经费投入、队伍建设、质量提升和督导评估等保障机制,全市普通中小学和幼儿园对特殊儿童少年随班就读权利能够得到满足,质量能够得到保证,随班就读工作水平全省全国领先。

到2020年,全市适龄适宜特殊儿童少年随班就读接受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适龄适宜特殊学龄前儿童随班就读接受学前教育基本普及;建成14个随班就读资源中心;建成50所左右具有较高水平和示范作用的“融合教育示范学校”;接纳特殊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普通中小学和幼儿园配建资源教室基本满足教育需要,随班就读师资队伍水平明显提升。

三、重点任务

1、保障特殊儿童少年平等接受教育权利

特殊儿童少年中残障的认定应按照《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国家标准(GB/26341-2010),由区级以上有鉴定资质的专业机构对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和多重残疾等做出鉴定结论。

义务教育阶段普通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经教育诊断与评估认定具备随班就读条件的适龄特殊儿童少年入学或休学康复后复学;普通幼儿园应当积极创造条件,接收并为具备随班就读条件的学龄前特殊儿童提供融合教育。特殊儿童少年入学年龄原则上应和相应学段普通儿童少年一致,特殊情况可以适当放宽。

经教育诊断与评估认定不具备随班就读条件的特殊儿童少年,应进入特殊教育学校或特教班学习;确实不能到校就读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由特殊教育学校或就近的普通学校提供送教上门或远程教育等服务,并将其纳入学籍管理。

经一段时间学习后仍无法适应普通中小学和幼儿园学习的,或经一段时间教育和康复训练后可适应普通中小学和幼儿园学习的特殊儿童少年,经就读学校、学生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提出申请,区随班就读资源中心组织专家诊断与评估后,由区教育行政部门为其进行特殊教育学校与随班就读学校转介,其学籍可以转入新学校。

2、提高随班就读质量

普通中小学和幼儿园要将随班就读工作纳入学校质量管理体系,重视特殊儿童少年社会适应能力培养、潜能开发和康复训练,积极促进特殊儿童少年健康成长和更好地融入社会。要坚持教育与康复训练相结合,普通教育课程和特殊教育课程相结合,集体教学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着力提高特殊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质量水平。

随班就读学校应根据每一位随班就读学生的实际和特点,认真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个别化教育计划应在本区巡回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校班主任、资源教师、其他任课教师和学生家长等共同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实施,应全面体现在课堂教学主渠道、个别训练以及家庭教育等环节。

要围绕思想品德、文化知识、身心康复、潜能开发以及社会适应等方面,综合评价随班就读学生的发展情况。要重视建立个别化的成长记录和档案,实施个性化的发展性评价。对接收特殊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学校和班级进行质量评估,应将随班就读学生纳入评估范围,可视学生残疾程度和学习能力作合理区别。

3、加强随班就读师资队伍建设

规范随班就读教师任职条件。随班就读教师包括班主任、任课教师和资源教师以及巡回指导教师等。学校应优先安排优秀教师承担随班就读工作,遴选富有爱心、具有奉献精神和管理能力的教师担任班主任。任课教师和班主任要掌握随班就读的基本教学原则和方法,并具备基本的特殊教育基础知识和技能,应取得随班就读教师继续教育合格证书。资源教师和巡回指导教师原则上应具有特殊教育专业或相关专业背景,接受过特殊教育或相关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具备较强的随班就读教学或康复训练的实践能力,应取得随班就读教师任职资格证书。

加快提高随班就读教师专业化水平。要把全面提高教师随班就读工作能力作为师资队伍现代化建设的新内容和新要求,切实将随班就读工作管理者、专任教师和教科研人员培训等纳入市、区和学校三级培训体系,作为必修课程实施全员培训。在市、区两级教师培训专项经费中设立专项用于随班就读教师培训。逐步把随班就读工作基础知识和技能纳入普通学校新教师招聘和在职教师继续教育、评优评先等考核中。到2018年,承担随班就读工作的义务教育阶段普通学校教师, 80%以上应取得随班就读继续教育合格证书或任职资格证书;义务教育阶段普通学校教师申报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教师应取得随班就读继续教育合格证书或任职资格证书。

建立随班就读教师工作激励机制。凡具备随班就读任职条件并实际承担工作的巡回指导教师按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相应的特岗津贴政策,对资源教师、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按照绩效工资总量管理的有关规定,依据实际承担的随班就读学生人数和工作量适当增加绩效工资总量,并统一纳入学校岗位绩效考核和绩效工资总量,由学校根据考核结果在内部分配中给予适当倾斜。在职称评定和评优评先中,对具备随班就读任职条件并实际承担随班就读工作的普通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可参照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给予合理倾斜。

4、优化随班就读工作管理

建立特殊儿童少年教育诊断与评估制度。各区随班就读资源中心组织教育、卫生和残联等部门专家,对申请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少年进行随班就读能力的诊断和评估,依据诊断与评估结果提出教育安置方案。经家长确认后,合理安排特殊儿童少年进入普通中小学和幼儿园随班就读或进入特殊教育学校就读。要建立康复机构与特教学校或普通学校的联系沟通机制。

建立随班就读登记管理制度。每年9月,普通中小学和幼儿园应对起始年级随班就读学生进行统计,为其建立档案并汇总上报区教育行政部门审核确认。每年9月30日前,各区应将本区接收随班就读学生的基本情况报市教育行政部门备案。随班就读特殊儿童少年的学籍应在就读学校,其档案在学籍所在学校和区随班就读资源中心同时备案并进行跟踪管理。一个班级接收随班就读学生人数一般不超过2人,每接收1人可按不低于3个普通学生标准计算学额。

建立学校随班就读工作机制。接收随班就读学生的普通中小学和幼儿园要成立由校长(园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业务园长)、教导主任、班主任、随班就读资源教师、任课教师、校医等为成员的随班就读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本校(园)随班就读工作的计划、实施和管理。

5、强化随班就读组织体系建设

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依托特殊教育学校设立随班就读资源中心,为其建设和运行提供必要的人员、经费和政策等制度保障。作为区域推进随班就读工作重要的业务指导机构,随班就读资源中心要加快设施设备建设,建立健全制度规范和管理网络,加强对随班就读工作研究指导,强化随班就读教师培训,落实教育行政部门有关管理要求。到2017年,全市建成14个随班就读资源中心。

要根据区域内随班就读学校数量,为随班就读资源中心合理增配专门的巡回指导教师,原则上每8-10所随班就读学校至少配备1名。巡回指导教师主要负责对本区域内随班就读学校在特殊儿童少年教育诊断与评估、教育安置、课程设计、教学管理、教育评价、资源配置、康复与社会适应训练、家庭康复等方面工作进行指导。

6、加快随班就读资源教室建设

研制随班就读学校资源教室布局规划、建设标准和管理制度,加强资源的优化配置,注重发挥资源的效益,加快做好资源教室建设这项基础性工作。到2018年,全市普通中小学和幼儿园配建达基本标准的资源教室不少于50个,达示范标准的资源教室不少于20个。到2020年,所有接收随班就读学生在6人以上的学校均应设立达到基本标准的资源教室,达示范标准的资源教室不少于50个。

重视发挥资源教室的育人功能。分层次按不同需求配备必要的教学具和康复训练设备,配备必要的辅助设备和无障碍设施,建立有效的运作机制和管理制度,经常、有效地为随班就读学生提供针对性辅导和训练。

重视资源教师建设。配有资源教室的随班就读学校,至少安排1名专职或兼职资源教师,市级示范性资源教室应配备专职资源教师。资源教师要切实为随班就读学生、相关教师和学生家长提供专业的支持性服务。积极鼓励有一定特殊教育专业知识的家长和社会爱心人士加入资源教师志愿者队伍。

7、促进随班就读教育科研

重视随班就读教育教学研究,以研究推进随班就读的改革与实验,以研究促进随班就读教师的专业成长。

加强随班就读科研管理。市、区教科研部门要配备专职或兼职的特殊教育教科研人员,负责随班就读的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工作。建立市、区两级随班就读工作课题研究、论文案例评选、经验成果交流工作机制,将随班就读教育科研纳入全市教育科研工作体系。

建立随班就读研究合作机制。形成由市教科研部门统筹随班就读教科研管理,高等特殊师范教育机构为专业引领,各区教科研部门、学校及教师积极参与的随班就读教育科研体系,重点在随班就读课程、教学和评价改革等关键性实践领域取得切实成果。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管理体制。随班就读工作坚持市级统筹、以区为主。建立由教育、发改、民政、财政、人社、编办、卫生、残联等相关部门组成的特殊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建立由教育、卫生和残联等部门专业人员组成的随班就读专家指导团队。要把随班就读工作纳入各区教育现代化建设、残疾人事业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示范区建设、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和考核指标体系。

2、加大经费投入,加强财政保障。市、区应加大对随班就读工作的财政保障力度,安排资金并纳入年度财政预算。重点保障随班就读资源中心和资源教室的建设和运行,保障随班就读项目研究、教师培训等经费落实到位。随班就读学生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按普通学校学生同年段8倍的标准拨付。积极鼓励企事业单位、个人和社会组织对随班就读工作进行公益性捐赠。

3、加强督导评估,健全激励机制。加快建立完善推进随班就读工作的激励机制,加强对随班就读工作的专项督导,并将督导结果作为评价考核各区教育和残疾人事业发展水平、学校现代化水平的重要内容。开展“融合教育示范学校”创建评估,每3年对随班就读工作成效明显、群众满意度高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

4、加强舆论引导,增强工作合力。各区及各普通中小学和幼儿园要重视对广大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宣传教育,结合开展“特殊教育宣传周”等活动,加强《残疾人保障法》的学习和宣传,广泛宣传推进随班就读工作的重要政策、创新举措、先进人物和工作成果,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随班就读工作,尊重、理解和关心特殊儿童少年的良好氛围,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心参与随班就读工作的有效合力。

 

 

 

 

南京市教育局               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南京市民政局               南京市财政局

 

 

 

 

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南京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南京市卫生局               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

2015年9月28日